专访于魁智:愿京剧文化薪火相传

作者:   日期:2013-03-11 04:53 阅读:  来源:天维网编辑部  
分享到:
邮箱:

    “我听得耳热,他唱得悲凉。”,章怡和曾经给不看戏的人写了一本《伶人往事》,说“伶人身怀绝技,头顶星辰,去践履粉墨一生的意义和使命。春夏秋冬,周而复始。仅此一点,就令人动容。

    于魁智是当代著名的京剧老生演员,未满十岁被选入沈阳京剧院,17岁考入中国戏曲学院,再之后是红遍大江南北。用他自己的话说,见证了改革开放时期对京剧文化的弘扬。年逾五十,于老师举手投足间依然带着不凡的气势,眉宇间的精气神也没有半点懈怠,让人想起来梅兰芳养鸽子练眼神的故事。

    我们这样的年纪,不用说在海外的华人,即便是在国内,有多少是真正听过一出完整的京剧呢?上个世纪,戏园子里的热闹,台上台下的故事,甚至一碗茶水、一盘瓜子的闲散幽静,除了电影里面演的,谁还能体会呢?有不少人说,中国传统文化在时代的更迭中遭遇了断层的危机。但我们能做的也不多,唱戏的能一心一意唱好戏;听戏的能有幸继续听戏,仅此而已。这次侨办组织的2013新春文艺晚会上,于魁智老师唱了《三家店》和《四郎探母》两个传统选段,此采访权当为于老师做一侧记。

Skykiwi: 感谢于老师不顾旅途劳顿,第一时间就答应了我们的采访邀请。于老师是第一次到新西兰吧,对这里有什么印象?

于魁智:对新西兰印象非常好,来这里可以算是实现了自己的一个夙愿。很早就听说这里自然的风光,美丽岛国的环境,很向往,这次也是自己要求随侨办来新西兰访问演出的。

Skykiwi:据说您访问演出的国家和地区已经有几十个,您觉得在海外演出和国内演出最大的差别是什么?

于魁智:主要是情感上的差别,海外的华人华侨看我们的演出所反馈给我们的感受,对于传统艺术,特别是海外的京剧爱好者更热情,表达的也更直接。国内观众看京剧的机会比较多,比较冷静。在海外的观众热情有余。

Skykiwi: 您曾经在采访中说,是您出生的那个时代造就了您。当时改革开放,国家恢复排演剧目,重新繁荣文化。那相比现在这个繁华但是有些混乱的时代,国内的年轻人可以接触到东西方不同的文化,您觉得这对京剧的发展有着什么样的影响?

于魁智:时代发展当然是好的。随着时代发展的步伐,经济的强盛,对青年人教育的重视,对文化的重视,对京剧国粹的宣传、普及、推广,各项工作也能跟上。尽管现在市场经济下的环境比较喧嚣,很多时候环境并不是很理想,但是我们也在努力做更多的工作,让更多的年轻人接受传统艺术。国内开展了7年“高雅艺术进校园”活动,我们每年会去几十个大学,仅我在的国家京剧院每年就会在全国各地进行几十场校园演出。京剧艺术也进入了中小学艺术教育课程,十个省市进行了试点。这有利于振兴京剧、弘扬国粹,现在我们在京剧的剧场里,台下观众的年龄层也丰富起来,不再只是花甲老人,也有很多中青年观众,特别是大学生也慢慢对传统文化有了认同。

Skykiwi:热爱京剧艺术的人很多,比如像我们这样的年轻人,虽然不能每一句话、每一个动作都明白其中的意思,但是,都会被京剧艺术表演中所传递出来的那种美所震撼和感动。甚至很多时候墙内开花墙外红,很多外国人也成为了京剧戏迷。您有没有外国粉丝?或者您周围有没有这样的有趣的故事愿意跟我们分享?

于魁智:有很多的外国戏迷。在北京有很多外国友人到我们的京剧学院和剧院学习,不单单是看一场戏就走,他们希望更深入地了解、接触京剧这种传统文化。比如戏曲学院地外国留学生专门学习唱念做打等京剧表演,英国的一位葛伐(音译)先生,不光学习京剧的武功,还学习京剧的唱念,最后甚至能在舞台上表演一出完整的戏,然后他又带着京剧回到自己的国家去表演。这样的情况很多,很多外国朋友不单是对京剧的服饰、化妆、舞美的魅力所吸引,更是热爱京剧背后博大精神的文化内涵。

Skykiwi: 您出身工人家庭,后来由于优异的先天条件和学习成绩进入中国戏曲学院学习,又被选入中国京剧院担任主要角色,后来成为了全国观众热爱的京剧大家。您最初结缘京剧是一个什么机缘呢?一路走来,非常勤奋辛苦,支撑着您一直在京剧道路上走过来的是什么?

于魁智:从小受到母亲的影响吧,我的老家在东北辽宁,父亲是磨具工人,母亲是音乐教员,从小受到母亲音乐方面的影响喜欢哼哼唱唱。我7、8岁上学时,正是现代戏广为传唱的时候,也是受到大环境的影响,加上那个时候家乡沈阳京剧院招生京剧学员,我也是懵懵懂懂地走上了京剧的道路。随着学习、年龄的增长、对京剧慢慢地了解,对这门艺术的特色、魅力所吸引,从喜爱到热爱,直到现在把京剧的发展视为自己终身的职业与责任。

    一路走来,支撑着我的信念是坚守。一方面是为了京剧的魅力和特色,京剧艺术所带给我的成就和满足,特别是观众这么多年对我不离不弃的支持。另一方面是到了我们这个年龄,我今年从艺41周年,无形中京剧传播、普及、推广,这种星火相传,不单是舞台上需要演员们传承,观众们也不能有断层,这种艺术传承的责任和使命,在我们肩上很重。

Skykiwi: 陈凯歌导演的《霸王别姬》里有很多京剧艺术家在台前幕后的故事。看到每一位演员在台上的举手投足,在台下都要花费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功夫炼就。久而久之,京剧和表演者之间似乎已经被彼此深深地刻上了烙印,再也分不开了。您在从事京剧表演的过程中会不会也是如此?京剧成为了您生活中、生命中再也离不开的一部分了?会不会对您的性格、处事原则生活习惯也有着很大的影响?

于魁智:是的。从小受到传统教育,从事传统艺术工作,对我整个的人生都有很大影响。京剧艺术里颂扬的都是我们的传统美德,忠孝仁爱。新编历史剧里也有很多是歌颂我们民族英雄的,现代戏里歌颂我们的时代楷模。在耳濡目染中所学到的,对外人来说可能是比较传统保守的,但是对我自己来说是一种比较严谨、规范的做人做事的原则。

[!--empirenews.page--]

    在演出空档期间,我们还有幸采访了总政歌舞团常务副团长刘炽炎、著名歌唱演员董文华和蔡国庆,时间有限,言语不多,却一点架子也没有,像是与长辈们闲聊,作为附记。

团长刘炽炎

Skykiwi: 您这是第一次来新西兰?感觉怎么样?

刘炽炎:我是第一次来,阎维文、蔡国庆他们是第二次来了。新西兰真是好啊。山好水好,空气比北京的好多啦,这里的海鲜也特别好吃。

Skykiwi: 您这次行程很紧张吧?

刘炽炎:我们“文化中国. 四海同春”慰问华侨演出团从香港过来,在奥克兰待几天,然后去澳洲,最后再途径香港回国,大概在3月5号的样子。

Skykiwi: 时差倒过来了吗?

刘炽炎:恩。新西兰时差最容易倒了,就差一顿晚饭的功夫。昨天我们上午飞过来的,晚上出去吃了一顿宵夜,然后回去睡觉,就把时差倒过来了。

Skykiwi: 您这次团里一共来了多少人?

刘炽炎:38个。有舞蹈、魔术,还有于魁智、李胜素老师的京剧表演,以及歌唱家董文华、阎维文、蔡国庆的演唱。我担任主持。

董文华

Skykiwi: 我们是听着董老师的歌长大的,《十五的月亮》、《血染的风采》这些歌曲,已经成为了上个世纪80年代的标签。近来董老师终于复出,并且推出了您的新专辑,可以介绍一下这张专辑么?

董文华:去年年底出了一盘新专辑,叫《歌声永不落》。我每年都会有新的作品和专辑,这些年来我发行了独唱专辑有52张了。

Skykiwi: 从过去军旅主旋律的歌曲,我们看到您后来在专辑《港湾》中较为时尚的造型和风格。是什么促使您有了这样一些改变呢?

董文华:时代不同了,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演唱也不能落后,要跟上时代的步伐。有现代的音乐元素,又有民族风格的元素,结合在一起,借鉴好的东西,得到升华,在编配和创作上很出新。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有美的旋律和好的词。

Skykiwi: 这么多年,董老师似乎容颜没有任何的变化,八卦地问一下,董老师可不可以和我们分享一些美容和保养的私家秘笈么?比如运动、生活方式、饮食方面需要注意的地方。

董文华:也没有什么秘诀,就是一个心态。心态决定状态,快乐最重要。也会做运动。最重要的是歌唱,歌唱是最好的运动。

蔡国庆

Skykiwi: 您的身份有很多,最初是学表演的,后来称为歌手、主持人,您有没有更喜欢哪个身份?是怎么平衡几个身份之间的关系?

蔡国庆:如果上天能够让你成为一个多才多艺的人,是人生一种难得的幸福。我可能拥有这样的幸福。当然自己这样的多才多艺也需要一个很好的平台让你展示。中国的演艺舞台是一个多元的舞台,无论是职业艺术家,还是来自民间的草根,他们都可以在舞台上展示自己的个性和才华。

Skykiwi: 您觉得您能获得成功,一个最大的因素是什么?

蔡国庆:专业的训练,职业的训练,永远是最重要的。

Skykiwi: 您除了演唱之外还有什么其他生活爱好么?

蔡国庆:有很多啊,我的粉丝团给我建了一个网站,上面对我的介绍非常多:www.caiguoqing.com。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下。

Skykiwi: 除了中文歌曲,您也会喜欢外文歌么?

蔡国庆:我唱过英文歌、日文歌、印尼歌、芬兰语的歌,世界各国的歌都有唱过。今年春节前,中国军事代表团刚刚访问韩国,我也演唱了韩文的歌曲,震动韩国军方(笑)。作为一个演员,会唱世界各国的歌曲是职业的一部分。

Skykiwi: 您是怎么保持这么好的声音的?

蔡国庆:观众的掌声和欢呼声是对演员最好的滋养。

 

新闻评论须知
验证码:

查看所有评论  共( 条)